收购钱币
私藏天下 > 第二套人民币 > 第二套拾元券

第二套拾元券

作者:私藏天下 日期:2018-11-08

 

第二套人民币 一、印刷量资料:大拾元由当时的苏联代印刷,已是众所周知的事,据文献记载当时分两次委托,第一次是1956年6月14日委托印二亿张,二亿张分二批供货,第一批时间是1956年7月供应7000万张,第二批时间是1956年12月供应13000万张。后来于1961年8月26日第二次委托苏联续印三亿张,这三亿张分四批供货,第一批时间是1961年10月供货7000万张,第二批是1961年12月供货9000万张,第三批是1962年4月供货7000万张,第四批是1962年6月30日供货7000万张,根据中苏二国合同,苏联总共为我国代印大拾元票券是5亿张。这5亿张票券于1962年2月全部送运中国,安全入库。也就是说大拾元5亿张全部是在中国的。
   
二、冠字分析:通过本人粗略的收集大拾元冠字,收集到30多个冠字,(可能还有未收集到)对这些已收集到冠字,按第一套人民币冠字排列表进行排列,发现这30多个冠字都在6个小组内,它们的排列是:
123、132、213、231、312、321、 125、152、215、251、512、521
234、243、324、342、423、432、 135、153、315、351、513、531
345、354、435、453、534、543、 025、052、205、250、502、520
  
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,印刷量是5亿,应该有50个冠字,怎么只发现30多个冠字呢?怎么已发现的30多个冠字都在6个小组内?笔者认为当时是否只发行了36个冠字?大拾元的号码是7位数,每一个冠字的印刷量是一千万张,按36个冠字计算,大拾元的发行量是3亿6千万张。
   
三、疑问的产生:通过以上二点分析得知:大拾元印刷量是5亿张,通过冠字计算其发行量只有3亿6千万张,印刷量与发行量之间出现了差距,那么还有1亿4千万张到那里去了呢?由于历史的原因,六十年代初期中苏关系恶化,1962年中苏关系严重恶化,合共撕毁,专家撤去。1962年4月与6月二次发货的大拾元,是否由于这种特殊的环境而停止发行呢?因为第二次后二批发货的数字正好是1亿4千万张。那么1亿4千万张大拾元是销毁了?还是堆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库房里呢?遗忘在某角落的1亿4千万张大拾元能不能面世,能否进入收藏品市场呢?
   
四、版别区分:从理论上讲,第一次印刷的是初版,第二次印刷的是再版。第二次印刷的发行量略小以第一次印刷的发行量,本人预测初版与再版从票面上来看应该存在区别,本人暂时没有多量实物比较。
    (一)第一次印刷发行2亿张,20个冠字,具体号码如下:
123、132、213、231、312、321、
234、243、324、342、423、432、
345、354、435、453、534、543、
XXX XXX
    (二)第二次印刷发行,先头二批共1亿6千万张,16个冠字,具体号码如下:
125、152、215、251、512、521
135、153、315、351、513、531
025、052、205、250、
   
五、关于补号券:在收集大拾元冠字的过程中,本人还发现了一个6小组36个冠字外的冠字,它就是210,这个冠字不合群体,独树一帜,那么怎样理解这个冠字呢?这冠字是否可理解为补号券?本人纯属猜测。
    六、一亿四千万张“大拾元”哪里去了?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性,列举如下供钞友参考;
1、可能文献有错,1962年中苏关系紧张,苏联单方违约,第二次后二批货币未启运,还在前苏联。
2、可能收集冠字尚未完整,5亿张应该有50个冠字,现在只收集到三十多个,还有十几个冠字未收集到。
3、可能1964年5月14日,回收第二套人民币时,回收上来的流通券与未发行券的1亿4千万张库存券一起销毁了。
4、可能1964年5月14日,回收第二套人民币时,回收上来有流通券当时就销毁,而未发行的1亿4千万新的拾元未销毁。
5、可能1966年后的“文 革”中,由于种种原因,被秘密的销毁。
6、可能是当时就印刷了3亿6千万张。
7、可能还静静的放在某央行的金库里。
 
 

关于我们 |联系我们| 广告服务 | 诚聘精英 | 免责声明 | 付款方式 | 投诉/建议
Copyright © 2009-2019,www.sctx888.com,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© 私藏天下网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
Power by 私藏天下网 粤ICP备11023018号
粤ICP备13077976号-5